Pages

Friday, June 19, 2020

撿到的變動時代情境瞬間 布列松意外記錄中國 - 中時電子報 Chinatimes.com

gayakabar.blogspot.com
布列松難得的個人照,現為北美館館藏。(北美館提供)
布列松難得的個人照,現為北美館館藏。(北美館提供)
《布列松在中國》策展人蘇盈龍(左)與米榭勒.費佐解說其作品特色。(李怡芸攝)
《布列松在中國》策展人蘇盈龍(左)與米榭勒.費佐解說其作品特色。(李怡芸攝)

將報導攝影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視野,知名攝影師亨利.卡蒂耶-布列松曾於1948至1949年,在國民黨即將退守,爆發金圓券之亂的中國,意外地待了10個月並記錄了諸多重要的歷史片刻,他這一系列照片首次最全面、完整的呈現《布列松在中國》,20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,並可望成為全球巡展的首站。

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,《布列松在中國》對台灣而言是遲了60年的展,既是對攝影美學的一次探討,亦是台灣祖輩走過的時代,對台灣自我認同的歷史補遺,是充滿記憶、好奇、想望與思辨的一次展出;而北美館迄今與布列松共有過3次合作,館藏有其第二任妻子瑪汀.芙朗克為其拍攝的肖像,難得地記錄下不再繼續攝影後,專心致力於素描繪畫的布列松,並在此次展覽一併呈現。

共同策展的米榭勒.費佐與蘇盈龍指出, 1954年出版的《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》一書,其中收錄了布列松當時在中國拍攝的照片,兩人認為這樣在當時受到矚目的作品,卻不可思議地在近60年來再沒有做過詮釋或展示,兩人的遊說提案下,布列松基金會此次提供了約170張照片,另有布列松當時自己對每卷膠卷的註記、寫給家人的書信等,是了解當時的中國,以及布列松當時在中國的一次最全面的展示。

當年被視為布列松在中國所拍攝的代表作,受到國際雜誌大量刊載,1948年12月23日的一張上海金圓券風暴照,布列松捕捉到混亂推擠,擠兌人群身體重疊交錯,眼神驚慌的瞬間。兩位策展人透露,這張照片實為「多出來」的意外驚喜,傳統膠卷36張外,他忍不住按下的快門,留下了這第37張底片,而為每卷膠卷註記拍攝內容才寄出的布列松,也就並沒有為這一張底片留下註記。此次展出,包括當時的底片、註記均完整可見。

蘇盈龍指出,布列松於1947年正進行自己的亞洲之行,受委託而到中國,且原先預計在北平待2周,卻意外停留了10個月,也因他攝影的特色在於關注人而非事件,因此作品中的人物視線往往充滿張力並帶動了觀者的想像,如搶兌金圓券的人群中,一名受傷青年的眼神;等待發放米的兒童的眼神;在杭州寺廟中信眾的神情等,他的一系列作品也改變了報導攝影的面貌。

(旺報 )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ne 19, 2020 at 05:43PM
https://ift.tt/2YeNvG1

撿到的變動時代情境瞬間 布列松意外記錄中國 - 中時電子報 Chinatimes.com

https://ift.tt/2Yck33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